近来大家对电影《满江红》热评如潮,反映了广大群众对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崇敬和追念。关于岳飞的著名词《满江红》近百年来常有争议,现在仍有一些人认为是伪作,绝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的。
满江红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古今词人万千的作品,可以说没有多少词像岳飞的这首《满江红》传播更广、影响更大、教育作用更深远。这与词作者岳飞精忠报国、威震敌军、收复失地、军纪严明、忠贞被害等紧密相关。
第一个认为是伪作的是学者余嘉锡,1937年他在《四库提要辨证》的《岳武穆遗文》词条下,提出岳飞没有写过《满江红》。主要依据是岳飞孙子岳珂编著的《岳王家集》搜集了岳飞的事迹和诗文著述,可是竟然没有这首词与记载等等。当时这位学者在华北临时政府傀儡政权控制下的辅仁大学执教。
第二个认为是伪作的是学者夏承焘,他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章中对岳词质疑,意思是词中所言“踏破贺兰山缺”与岳飞征战目标“直捣黄龙府”相距数千里……认为岳词是后人所写。
此外,台湾学者孙述宇1980年9月10日在当地《中国时报》发文质疑岳词,也认为是假的……
当然,更有许多境内外专家学者如宋史著名专家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广铭等人,认为确实是岳飞所作,理由更充分。邓教授在1982年第一期《文史哲》杂志上发表文章《再论岳飞的〈满江红〉词不是伪作》,以充分的史实证明岳飞不仅有壮怀激烈、艰苦征战的军旅实践,而且才华卓越,诗文精彩。另外,还依据史实和科学分析,批驳了“伪作”论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其实,古代不少学者就盛赞岳飞及其诗词。明代学者沈际飞在《草堂诗余正集》中评价岳飞及其词:“胆量、意见、文章,悉无今古……有此愿力,是大圣贤,大菩萨。”清代学者陈廷焯在《白雨斋词话》中赞扬岳词:“何等气概!何等志向!千载下读之,凛凛有生气焉。‘莫等闲’二语,当为千古箴铭。”当代高度赞扬和评价岳飞及其《满江红》的就更多了。广大文人与群众普遍认为,这首词体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,也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、踔厉奋发、雪耻兴邦的伟大精神。
笔者认为岳词是真的,许多典籍都记载录用了,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最喜欢的诗词之一。退一步说,即使两种意见都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,是否可借用法律关于“疑罪从无”推论为“疑功从有”?类似岳词这种既有不少依据又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的名人名事,即使依据不是百分之百确凿无误,但也应该肯定。如果今后考古有了新发现还可作新的评价。
对英雄模范评价是个重要的问题。许多属于学术性研讨,见仁见智无可厚非,不应随意给异见者扣帽子。但是,有些事却不那么简单,如前些年网上污蔑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,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是假的,非议雷锋买皮夹克不是英模……这样的事就不能允许了,保卫英雄人格形象,不是小事。
人类社会发展前进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英雄人物推动的。其中英雄作用更突出,有时更重要。
社会发展的导向机制十分重要。古今中外都施行赏善罚恶、奖优黜劣的政策制度办法。我们党和国家通过激浊扬清、宣扬英雄模范,带动和优化党风政风社会风气,促进了精神文明、物质文明、社会文明、政治文明建设。所以必须热爱英雄保护英雄学习英雄,不断弘扬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。
以前有的单位对一些优秀人物,包括既往人物事迹,虽有不少证据可以证明其优秀,但是,认为事迹缺少更充足的证据,就“疑功从无”,因此,可能埋没甚至委屈了那些优秀者。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严苛,应采取“疑功从有”,对有依据并有好口碑的那些人、事和功业,即使有些异见,也应宣传,鼓励更多人学好向善…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