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百万银杏叶片,是季节里的主角,春生、夏茂、秋漾、冬韵,蝶飞凤舞般展现着别样的风情。
银杏环绕的文化中心广场墙体,因为炫目的红色,与银杏交相辉映,成为许多人争相至此的打卡地。
“想不想知道称霸朋友圈的美照是怎样拍出来的?去YQCC网红打卡地。”“化个美妆,来YQCC网红墙拍照吧!”
一段时间里,我经常听到这种谈论,经常看见人群愉悦于叶片红墙之间,流连忘返。充满文化气息的文艺红墙,与市井生活杂糅,竟然产生了奇妙的碰撞。
一墙之隔,阳泉市展览馆(阳泉市美术馆)展厅内也一室热烈,多件艺术作品呈现了山河之美、文化之美、历史之美,记录并展现着阳泉人民爱国爱家,追求卓越的奋斗足迹和不屈的奋进精神。
挥毫泼墨书满腔豪情壮志,起舞弄影摄阳泉美好画卷。“阳泉市政协书画摄影展”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推出,展示的全部是我市书画摄影艺术家及爱好者们的作品。
《太行丰碑》《古村新韵》《梅兰竹菊》《盛世牡丹》;“美如画卷的桃河风光”“全民健身的热烈场面”“欢庆丰收的盛大景象”“虹贯山城的唯美瞬间”;雪景里的辛庄,璀璨灯火的小河,云雾缭绕的娘子关,回忆满满的“阳泉记忆·1947”文化园……
充满诗意和温度,情义和情感的本土艺术,能使观者极快地与作品产生共鸣。一些观众不懂得作品的创作技法,但在欣赏展览时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场景,熟悉的人与物象,深切地感受到了富足美好家园的亲切和温暖。创作者挥毫泼墨、起舞弄影,用心展示家乡新变化、新风貌;观赏者注目观赏,静心体味,用情感知家乡新贡献、新成就。两者同频共振,同向聚合。
“悠悠天宇旷,切切故乡情”,我们应该都一样,都会为家园的巨大变化而感动自豪,总是把浓浓的乡情,搁置在心中最柔软的部位。
踏过银叶,穿越红墙,来看展吧,或三五同学好友相约,或大手牵引小手,或搀扶一位银发老者,或独自携带美好的心境,走进展厅。
展厅内的红色,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色,是一种代表信仰的颜色,它会让你激情澎湃,斗志昂扬;展厅里的四季,温柔、治愈、恬静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一枚小小的印章,一幅小画,往往可以窥见其力量之强大;一片秋叶,收进画框,便可感知环境、生态、人文精密的依存关系。
不要以“不懂艺术”为借口,让自己拒绝欣赏,审美虽是见仁见智的命题,但是也具备一个共性的价值,那就是积极的情感愉悦。
老舍先生说,在各种艺术作品中,我特别喜欢图画,我不懂绘画,正如我不懂音乐,可是,假若我听完音乐,心中只觉茫然,看完图画,我却觉得心里舒服。
张爱玲也写过,当她某天忽然意识到自己跟母亲一样喜欢青绿色的时候,她觉得死去的母亲在自己心里又活了一遍。
蒋勋邀请朋友看他画的长卷,他并非把一幅画全部打开让人一览无遗,而是一边放,一边收,像一帧帧电影画面在移动,右手的部分好似时间的过去,左手则是将来。
画中自有情,情中包含理。视觉艺术是能与生命融为一体的情感抒发的自然体现,那些渲染了的色块和抽象化了的线条,正在温润地分享给你生命感悟。视觉艺术最能快速提高一个人的审美及知识量,你会因为一张画、一幅书法、一件雕塑、一页邮集,去了解到一个人、一个群体、一个时代,乃至一种精神。
所以,人们都说,到一座城市,要先走进它的博物馆和展览馆,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变迁和风土人情。
“阳泉印记”张伟忠水彩画作品展,便形象地印证了阳泉这座山城的城市变迁与发展。
《阳泉宾馆》《阳泉电影院》《阳泉火车站》《阳泉市邮电局》《阳泉市物资大厦》《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》《阳泉市工人文化宫》《石评梅故居》《小阳泉东阁》《林里关王庙》……
阳泉的城市,阳泉的乡村,阳泉的过去与当下,阳泉的前世与现在,凡是触动人心的山城物景皆可入张伟忠先生的“阳泉印记”。他不求“时髦”,恪守初衷,精心于绘画的本体,传递着内心的实在,倾诉着阳泉人共同的情思与向往,同时也激励着阳泉青年投身山城建设的豪迈和激情。
“阳泉印记”于2022年元旦、春节期间展出,不仅在广大市民中引发强烈反响,而且为节日归来的阳泉游子送上了“家的温馨”和祝福。
家的温馨,个人的情感,外面的世界,诗与远方,生活真的是多姿多彩。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被切割成碎片的时间里栖居,但我们愿意遵从内心的渴望,让心灵畅游,邂逅大千世界的美好,或者,在大千世界中邂逅自己的美好。
“邂逅·畅游”王惟中异国风情钢笔画作品展,便为观赏者充实了邂逅与畅游的“心流时间”。
“邂逅·畅游”异国风情钢笔画创作者王惟中老先生,82岁时远赴欧洲旅行,其间穿行于意大利、法国、瑞士、奥地利等多个国家,异国的人文、历史、建筑、景观激荡着他的心扉,于是,他用艺术方式讲述自己的步履,一支小小的钢笔为观众展开了辽阔的主题。
威尼斯的《水巷》、巴黎塞纳河的《游船》、瑞士的《民居》、卢浮宫的《地下大厅》、彼得保罗要塞内的《古船》、捷克布拉格的《查理大桥》、埃菲尔铁塔的《夕照》、莫斯科郊外的《小木屋旅馆》、瑞士开往阿尔卑斯山的《小火车》以及《比萨斜塔》《圣百花大教堂》……
洒脱的笔锋,多变的线条,老照片似的唯美画面,不仅给观众送去了诗和远方,还进一步让观众了解了钢笔画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。
走进展厅吧。看展,欣赏艺术,能够让我们吸收无法用准确语言表述的精神营养,如海绵慢慢地吸水,如禾苗沐浴在阳光下,如鲜花绽放在春风里。
生活中必须有欣赏,或者人生必须学会欣赏,欣赏是情趣的活动,人生的情趣化就是人生的艺术化。我们可以从喜欢一朵花开始喜欢艺术,会看花的人,就会看云,看月,看星辰,乃至看展。
“扶贫日记”是我市职业技术学院窦红宇老师驻村扶贫工作期间,在大自然和工作生活中获取元素,用画笔记录的扶贫路上的故事。
《初春的风》《秋天的雨》《上东坡的雪》《下庄的河》《玉米地》《葫芦架》《铁炉老树》《王会计》《先明他爸》《知青窑洞》……
展览蕴含深厚,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,小切口呈现大图景;作品生动朴实,漫步展厅,恍然觉得走在小时候的乡间路上,忽然间生发的乡愁,直落落地戳进心房。一场展览,可谓情真又意切,无声又有声。
“绽放”八人摄影作品联展,却是一场耐人寻味、引人琢磨的展览。作品的图像融入更多对社会、对人生的思考与追问,展览呈现方式更加注重诗意化、散文化、朦胧化,展示的每一件作品,不是直白地告诉观众一个结果,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,或是设置了一个语境,等待观众自己去发现,自己去思考。
板面上投射的影像千姿百态,摄影人与观众的交流直接又隐秘。两者交手于无形,收获则在于欣赏者个人。艺术的价值从来都是“内在的”,美者见美,智者见智,深者见深,通达者见精华;观展从来都是双赢的事情,享受审美的过程,携走满满的能量。
展览又具有美育的功能,展览策划作为一个艺术的活动,可以说是因观众而生,因观众而活,因观众而发展的。
优秀作品源源不断的阳泉市展览馆(阳泉市美术馆),展墙上每天都有“美”展示,展览人每天都在做“美”的功课。美美与共,各美其美,形式多样的各类展览,能满足不同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使观众各有其赏。
走进展厅吧,走进“追求红色根脉、展示青年风采”的青年美展;走进寓情于理、寓教于乐的“画说廉洁”;走进“众志成城、艺起抗疫”的感人故事,走进“天地有节”二十四节气的中华智慧。
走进展厅吧,品味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,体验当代中国的沧桑巨变和社会发展的宏大气象,感受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,探寻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理念。
让看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中国书法、水墨丹青、捕光逐影,色彩纷呈,在各方面提升人生境界。像银杏一般,从春到冬,姗姗而至,一步一步,向美而行。